CN

行业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知识 >

谈景观小品在景区中的作用与运用

2017-06-10 17:39:01

   作者:广州静怡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张自胜
   一个景区的建设,大气磅礴的规划设计很重要,巧妙精致的景观小品也不容小视。  
  何谓景观小品  
  笔者认为,景观小品是区別于大的景观而言。顾名思义,景观小品首先要是景观,既是景观,就必须美感度高、观赏性强,给人以美的感受;二要小,因为是小品,所以这种景观体量不能过大;三是能够独立成景,这就要求在有限的体量范围內,必须表现出一种完整的意思、展现一个独立的主题,体现一种完整的艺术手法。景观小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并给人一定的遐想空间。景观小品的巧妙利用,可以对空间、环境起补充、点缀、烘托作用,成为公共艺术品
  景观小品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可以是雕塑、绘画、书法、民间工艺,也可以是西方舶来品,可以动可以静,也可动静结合。其表现內容也很广泛,文化与自然,历史与现实,远古民俗与当代生活,异国风情与本土风貌……选料范围也很广泛,石头、木头、金属、泥土,甚至一泓清水、一束灯光,它可以是自然界固有的,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可以用植物,也可以借用动物,只要吻合主题,一切都可为其所用。  
  景观小品的种类  
  景观小品的种类繁多,笔者粗列几种:  
  艺术类。这一类应该是运用较多的景观小品,在城市建设中运用比较广泛,近年来也逐渐进入景区。其表现形式较为抽象,表现对象多为神话、传说、故事以及当地名人轶事和某一代表性事物、事件,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但也由于抽象,大多让人难以看懂,不太为普通人接受。
  
  知识类。也叫知识小品。知识小品原多用于报刊,为配合某一宣传主题而配发的知识性小文章,后用实物将其表现出来,并进行景观化处理,用在城市和景区建设当中。知识类景观小品的特点是以知识为核心內容,以景观为外在表现形式,使人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寓教于乐。  
  自然类。利用自然界固有的东西,不加雕饰或者稍加雕饰而成的景观小品。如独立石、独立树等。这类小品的优势是就地取材、浑然天成。要注意的事项是,选“材”一是体量不要过大,二是其“材”本身要有一定的美感。  
  实用类。把景区內一些实用性物件用景观化的手段处理而形成的景观小品。如景观介绍牌、道路指示牌、休息椅、休息亭、电话亭、交通换乘站等。这类小品的特点是把实用性和观赏性有机地统一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花卉作物类。用花或农作物组成的景观小品。花卉或摆或栽,组成各种图案。这种做法和作品出现得较早,也用的比较普遍。用农作物作景观小品则是近几年的一种创新。即把一些会开花的蔬菜如花菜、油菜等或颜色、形状比较好的蔬菜如包菜、球菜等作为原材料,或成组,或单独形成艺术小品,想法独到,手法新颖。这类小品的好处是原材料好解决,构思、组图灵活性强,流动性能好,蔬菜类也不会破坏它的实用价值。  
  民俗民风类。这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景观小品表现类型,即把能反映当地民俗风情的一些用具、用器作为原材料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形成景观小品,如犁、耙、风车、簸箕等,这一类在全国用得最多的是水车。这类小品不但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由于大部分物件在使用价值方面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能够唤醒人们遥远的记忆,激发人们的乡愁。  
  水景类。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面积较大的水面,如江河湖泊、沟渠和人造大型水池中,通过外力或巧妙地利用自然形成的喷泉、瀑布、小溪流等景观;一种是在陆地通过人工开挖形成的人造小水景。由于水具有灵动、灵秀的特性,又有奔流不息的动感,以水为主题做成的景观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特别是在茂林密竹、旷阔原野上,小溪潺潺会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人体类。现在,不少景区开始兴起用人体作景观小品,这类小品主要表现的是异国、异乡风情,也可用于表现当地的民俗风情。主要运用在一些异国的风情小镇、古村古镇中。由于国外小镇和古村古镇都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感,所以通过这些小品的打造可以体会异国风情,帮助人们了解异国他乡的文化。
  光电类。主要用于夜景。用灯光或其他光源组成艺术图像,或射向空中或依附房顶或立于地上。这类小品创作空间大,立地要求低,可塑性比较强,资源占用少而成本较低,可以单独成型也可以多组组合,其在城市和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景区运用广泛。  
  特殊类。季节特殊性的,如冰雕、雪雕等在冬季才有,主要在北方地区冰雪资源较丰富的地方运用较多;地域性较强的,如沙画等,在沙资源比较充足的地方运用更能引起共鸣。
  景观小品的表现形式  
  独立式。一个景观小品单独存在于一个位置。可设置于区域空间较小的位置,或是景观小品本身体量较大,内涵较丰富,需要较大的展示空间。
  组合式。两个或两个以上景观小品放在同一个空间范围,适合于空旷区域摆放,景观小品内容比较单一,用单个不足以反映它所体现的主题和意义,其排列可以成片也可以成线。  
  区域式。即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布局若干个景观小品。一般在空间区域大,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采取这种形式。如游客中心、停车场、游客休息区等空间大的区域。  
  景观小品在景区建设中的作用  
  小品虽小,五脏俱全、作用广泛。笔者认为,景观小品在景区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填补空白的作用。景区一般都有较大的空间区域,特别是高等级景区,对空间范围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么大的空间范围内,核心景观一般只有少数几个,特別是以文化、文物为基础的景区,大致如此。在一个范围内,如果只有一两个景观,那么剩下的空间会显得苍白无亮点。如果这些空旷区域的功能性不强,景色又不够美,就会让人产生荒凉、空虚、乏味、无趣的感觉。因此,在这些地方适度地安排建设一些景观小品,会缓解冷清、乏味之感,甚至还能提升景区品位,激发游客兴趣。  
  烘托主题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一个景区都会有一个主题,或是反映某一种文化,或是突出某一种建筑风格,或展示某一种生态。不管哪一种,仅有一个或几个主要景观是不够的。因为这些虽然是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它能够吸引人,但不一定能留住人。要留住人,就要靠景区产品的多样性、丰满度。围绕景区主题建设的景观小品,能很好地烘托主题,增加景区丰度,提升景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增加在景区的逗留时间。  
  提升品位的作用。景观小品一般体量较小,但设计精巧,讲求艺术审美,具有很强的视觉和感观效果,它的运用可以提高整个景区的美誉度。景观小品艺术性的特征,使得每件小品都反映一定的内涵,它所象征的意义、包涵的故事、反映的人物、体现的自然,充满着浓浓的文化味,既让人驻足遐想,也让人乡愁绵绵,无一不在提升景区的品位。特别是一些知识性的小品,更让人直接得到知识的熏陶。而景观小品巧妙运用,合理布局,给景观空间起到连接、阻隔、穿插等作用,从整体上提升了景区的品位。  
  装饰点缀的作用。景观小品本身所具有的外观上的美感、内涵上的丰富和深刻,以及表现形式上的不拘一格、幽默风趣,使它装饰点缀作用也非常明显。如在一些色彩比较单一的景点处,设立一些具有一定色彩对比的小品,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使整个景点的色彩丰富起来。在一个度假庭院里种上几颗景观树,再引入一泓清流,整个小院的生活气息就会浓厚起来。  
  留住游客的作用。游客一般都希望快旅漫游,即在路上的时间短一点,在景区的时间长一点。景区管理者同样希望游客在景区逗留的时间长一点,拉动消费,但怎样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有讲究的。一个景区,主要景点是有限的,要留住游客,不能只靠增加项目,因为项目一般都要收费。而一些乏味的项目,不但不能留位游客,还会引起游客反感,降低景区美誉度。为此,做好景观小品就是一个重要补充。一个好的景观小品,往往能够使人眼睛一亮,让人驻足细品,如果这些好的景观能与旅游商品相结合,那么就会直接带动经济收入的增加。  
  景观小品的设立原则  
  景观小品怎样设立,在什么样的地方设立?笔者认为有六方面需要考量。
  景点连接线。一个景区一般都由几个景点组成,景点与景点之间由游步道或机动车道连接,这种连接道通常叫作景区连接线。连接线一般有一定距离,在这段距离内,如果没有其他的吸引物,只是让游客枯燥走路,就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沿线应设立一些景观小品,增加游客的兴趣度。这一区域的景观小品,可根据主景的类型和区域条件而定。如地域范围比较大,可以利用花苗林木等植物类组成若干景观小品。如立地条件不允许,则宜建一些小雕塑。  
  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一般建在景区入口处,由于它的位置和功能,这里往往是游客最集中的地方。游客到一个景区,首先进入的是游客中心,所以游客中心是一个景区给游客留下第一印象的地方,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因此,在游客中心设立一些合适的景观小品,有利于提升形象,使游客在享受各种服务的同时得到艺术和知识的熏陶,并且为第一印象加分。在建设景观小品时可以把游客中心的各个功能区进行艺术的组合,形成区域性景观小品,也可以把服务台、休息椅等进行改造加工,用艺术的手法展现,赋予景观小品的功能。  
  游客休息区。大多景区一般都会建若干个游客休息区,特别是山岳型景区,休息区的需求量会更多。休息区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休息,但休息也分几种,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走累玩累了坐下来歇一歇;一种是快乐的休息,看到好的景致多享受一会儿,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在休息区设立一些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景观小品,可以让人在停留的同时增加趣味、增加话题。  
  空旷区域。一般景区都会有不少空旷区域,有的是属于建设的空旷区域,如停车场。停车场的面积都比较大,特别是现在自驾车越来越多,景区停车场的面积还需要扩大,数量还需要增加。占地面积大的停车场,如果都是一马平川,一片空旷,就会感觉索然无味。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要对停车场本身的设计上发生变化,二是在停车场建一些景观小品,巧妙利用自然景观、就地取材地建一些知识型或者人文型景观小品,与自然景观形成反差,造价低又美观。  
  观景平台、摄影点。观景平台和摄影点既可以分开又可以重合。这两个地方都是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在这类地方建景观小品,能制造背景,“景”上添花,成为游客拍照的道具。如四川的四姑娘山、云南的束河小镇,在摄影点都有当地土著人与游客合影,这些土著人,实际上就是景观小品。  
  旅游厕所。旅游厕所是游客关注度比较高的地方。一个厕所建设得好,就能为景区建设加分,提高游客满意度。为此,景区不但要按国家标准把厕所的硬件建设好,更要把厕所的软件建设好,把厕所文化做好。在旅游厕所里建设一些景观小品非常必要。如在厕所入口广场、洗手处、大厅等。  
  景观小品运用的原则  
  景观小品好处多,运用也须有原则。  
  吸引眼球的原则。景观小品其目的是让人看,不但要让人看得到,而且要在这些地方吸引眼球。要做到吸引眼球,其一,位置很重要。这一点,前面已作阐述。其二,色彩很重要。在不影响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一些比较鲜亮的颜色,也允许跟主景观或周边环境有一定的反差。其三,选“材”很重要。这个“材”包涵两层意思,一个是题材,如开阔地带的景观树,万绿丛中的一片红;一个是用材,即制作小品的材料能让人产生兴趣。其四,造型很重要。造型要别致、新颖,别出心裁,出人意料;也不妨幽默、滑稽,引人捧腹,难以忘怀。
  注重内涵的原则。景观小品不但要好看,而且要耐看,不但能看,而且能品。这就要求景观小品不但表面光鲜靓丽,吸引眼球,而且要有內涵,有品位。或是反映一种文化,让人通过小品了解一种文化的片断;或是反映一段历史,让历史通过小品在人们面前重现;或是体现一种风俗,以小见大,通过小品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或是讲述一个故事,通过小品帮助游客体会故事背景和情感;或是烘托一个主题,让景区要反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或者制造一个“包袱”,让游客在疲劳之时得到放松。  
  服从主题的原则。总体而言,景观小品在景区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它不是主景观,不是“主角”,它起的是配角和烘托作用。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切忌喧宾夺主。因此,它的选题、用材都必须服从主题,配合主题。如反映民俗的景区,其景观小品就应围绕民俗,反映异国风情的景区,其小品也应具有异国情调,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其小品也应该取之生态。不能割裂,割裂就会破坏整体美感。其二,在风格上也必须服从景区的主风格,反之,不但不能对景区起到烘托增色的作用,还会弄巧成拙,降低景区品位。
来源: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