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小品行业发展前景及现状
2016-06-24 15:37:38
作者:广州静怡轩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张自胜
景观小品行业发展时至今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国内源于三代(夏商周)以前,兴于当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景观小品行业的大发展。
景观小品一词目前仅局限于行业内人士熟悉,局外人对景观小品一词还是非常陌生的。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何为景观小品,所谓景观小品,即景观中的小品,通俗理解就是大景观中的小景观,也可以理解为景观中的点缀,大有“万丛绿中一点红”意思。景观小品涵盖内容非常丰富,就算咋问一个行业内专业也未必一下子把景观小品包含的内容说的全。主要包括亭台阁谢、小桥假山、户外休闲家具、遮阳伞、环卫设施、景观雕塑、花箱花架花车花船、景观水钵、售货车、游乐设施、景观灯、音响设施、标识导航系统等等,几乎包罗了出景观硬装和绿化外的所有的景观设施。每一个大类中又可以分出好多小类,如景观雕塑,根雕塑的制作材质可以分为铸铜或锻铜雕塑、石雕、玻璃钢雕塑、不锈钢雕塑、砂岩雕塑、仿真植物雕塑等,至于制作工艺在这里不作为陈述对象,如有想了解的朋友可以查阅我写的其他文章。尽管景观小品被称为小品,可在景观中小品确实靓点,颇受大众喜爱。独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新颖的款式往往称为吸引大家驻足停留的因素。景观小品现如今被大量应用于商业民用地产、商业街、旅游景区、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等,既可以为大家提供娱乐休闲之处,又可以增加主题的趣味性。这也是景观小品兴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生产区域而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一带,这三个地方的产量之和可以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并且这三个地方也是休闲家具的主要出口地。就区域而言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区域规模经济。
从产品使用来分,景观小品的使用主要分布在一线大城市,不过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向内地的渗透,和生态游的兴起,景观小品也开始进军二线、三线城市,乃至大山深处的生态旅游景点。景观小品的应用极其广泛,市场份额达千亿之多,但目前的应用仍然局限于专业的领域,地产、旅游、商业、酒店等四大行业,只是“王谢堂前燕”,还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休闲的理念逐步的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在未来三十年内,景观小品必将进入老百姓的家庭庭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庭院小品”。一旦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民用产品,市场潜力不可估量,保守估计会突破万亿。景观小品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光明的背后必然存在阴影,接下来就分析一下景观小品行业的现状。
其实缺乏行业主导理念的引导,作为广大民众来说,只有在貌似高端的地方才能体会和感官景观小品给自己带了视觉和听觉体验,植根于内心深处的一个观念是景观小品价值高昂,其实不然,打开网站搜索一下,其实价格不高,寻常百姓都买得起。只是缺少行业主导理念引导,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引导,没有把这种休闲的理念引入寻常百姓家,让大家知晓和理解。笔者去年年中和今年年初有意无意的送了两套休闲桌椅给同学和亲戚,他们非常喜欢,甚至到了到处炫耀和街坊邻居朋友羡慕的地步。
再者就是消费观念有待改观,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吃穿发愁到今日的四处旅游,世界各地区扫货,民众经济水平已非昨日可比。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从初期的青菜萝卜盼望大鱼大肉,逐渐回归到从大鱼大肉到青菜萝卜健康饮食。从耕织维持生活,到大都市体验生活,生活消费的理念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对休闲用品的消费理念和观念,改革开放已近四十年,但绝大多数人的认识还是空白。近两年看到一线大城市的小资们已经开始布局自己的阳台花园,花箱花架已经开始进入生活圈,是一个可喜的开始。但这个可喜的开始似乎晚了一些慢了一些。根据经济增长规律和周边四小龙的发展现状,是否应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万亿的市场份额如何开发,不单单是景观小品行业内的几个大佬操心的事情,应该从社会层面、决策层面思考如何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让普通民众接受景观小品的观念,促使早日进入千家万户。
第三是堪忧的行业现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行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三个区域:广东、江浙、京津,行业区域发展不均衡是致使民众对景观小品认识局限性的一个根本原因,见都没有见过,何来认识与使用。
2、机械化生成程度低下,这个行业的生产处于半机械化生产,有些产品连半机械化都算不上,近九成的工作量靠手工完成。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也为将来的推广应用带来不小的阻力。如何提高机械化大生产是当下困扰行业发展的困局。
3、行业内产业工人逐渐老龄化,分布在生产一线的基本上都过了40的年龄,有些低劳动强度的岗位以女工为主,且几乎看不到年青一代的后继力量。行业后继无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4、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内的企业九成以上是小微企业,企业主大都学历不高,小富即安,产业工人多以低学历甚至没有学历。现实造就了行业创新能力不足。基本上形成了,国内抄袭国外,内地抄袭沿海,行业内你抄袭我的,我抄袭他的。如何探索行业的内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由于本文作者知识水平和创作能力有限,仅根据个人的经历和认识整理出来以供参考,不足之处见谅。转载需注明作者和作者的单位。